-5845威尼斯达人

邓恩铭(1901~1931)
发表时间:来源:

  邓恩铭(1901~193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共山东地方组织创始人和重要领导人。原名恩明,字仲尧,化名黄伯云、丁友民、佑民、又铭。1901年生,贵州省荔波县人,水族。

  1914年,13岁的邓恩铭入高小读书。他的老师高树楠是具有强烈正义感的爱国人士,有一次讲地理课时,沉痛地对学生讲道:“我国北方有一座美丽的城市叫青岛,已被帝国主义侵占十七年了。……”

  “为什么不把敌人赶走呢?”坐在最后面的邓恩铭突然问道。高老师悲愤地说:“因为清朝政府软弱无能,丧权辱国啊!”

  小恩铭又紧接着问:“不是早已进行了辛亥革命了吗?”

  高老师为这个只有13岁的孩子能提出这样的问题感到惊异,从内心里格外喜欢这个平时沉默寡言、勤于思考的学生,便告诉小恩铭:“虽然进行了辛亥革命,但是国家还没有统一,民主还没有实现,帝国主义和军阀还没有打倒。”

  高老师的话,深深地打动了邓恩铭的心。

  “怎么去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呢?”少年时代的邓恩铭开始思索这样的问题了。

  1917年秋,因家计艰难,邓恩铭被迫离家,到山东投奔过继给黄家的二叔黄泽沛,继续上学。在他将离别家乡时,曾引吭高歌: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业不成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到处是青山。

  临行前,同学们眷恋地问他何时归来,他又吟诗一首作答:

  君问归期未有期,回首乡关甚依依。

  春雷一声震天地,捷报频传不我欺。

  1917年10月,他进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读书。他最初认为,一心一意发愤读书,将来可以“救国”、“自救”。他到济南的第三年,五四运动爆发了,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山东大地,唤醒了不少爱国青年。邓恩铭开始认识到只靠读书是无法救国的,便开始寻找和思考可行的道路。由于工作热情、积极,又平易近人,被选为一中学生自治会的负责人兼出版部部长,负责主编校刊。这时,他结识了正在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的王尽美。邓恩铭曾代表学生界到天津参观学习。回济后,他与王尽美组织学生抵制日货,反对卖国条约,积极参加宣传、演讲、罢课、游行活动。在斗争中,邓恩铭成为学生界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当时,许多进步刊物如《新青年》等,在青年中广为传播,邓恩铭如饥似渴地阅读这些书刊。叔父给他的生活费,多半被用来买了书。

  他与王尽美在共同的斗争中进一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他们联络了省立一师、省立一中、育英中学、工专和商业学校的一批进步青年,于1920年11月21日组织了“励新学会”。他俩都被选为学会的领导成员。学会出版了以介绍新文化新思想为宗旨的《励新》半月刊。邓恩铭积极为该刊撰写文章。他在1920年底写的一篇文章中明确表示:坚信“中国的社会一定要改造”,主要拿外来的学说“与我们的(实际)比较”、“多多注意实际”。由此可见邓恩铭当时思想状况之一斑。

  1921年7月,邓恩铭和王尽美作为山东共产主义组织的代表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一年邓恩铭才20岁,是代表中较年轻的一个,并且还是唯一的少数民族代表。1922年1月,他作为中共代表之一,出席了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

  1922年春,邓恩铭从苏联回国后,即以主要精力从事职工运动。当时,山东党组织把职工运动的重点放在济南、青岛、淄博等工矿区。经过他的努力,淄博矿区很快建立了工会组织,以后又建立了党的组织——洪山矿区党支部。

  1923年初,邓恩铭到青岛工作。他以教学、办报的职业作掩护,进行革命活动,并以主要精力从事党、团的组建工作。他在青岛工作的两年半期间,曾先后以四方机车厂和纱厂为中心,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罢工斗争。他经常化装成工人,深入工厂车间和职工家庭,进行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工作,深受工人们的信任。

  1925年2月8日,他在青岛领导了胶济铁路工人大罢工。据当时《申报》记载:“罢工场面非常壮观,全路大罢工在2月8日晚12时开始,铁路工人个个斗志昂扬,用枕木钢轨封锁了铁路线,司机熄灭了机车内的炉火……各段各站的工人一律停止工作……胶济铁路全部瘫痪了。”这种声势浩大的全线统一罢工行动,显示了工人阶级团结战斗的巨大威力,迫使铁路当局第二天就答应了工人提出的部分要求。罢工斗争取得了胜利。3月份,正式成立了胶济铁路总工会,下设6个分会。

  对于这次罢工斗争,邓中夏在1930年写的《中国职工运动简史》一书中作了高度的评价:“‘二七’失败,已隔一年,此时有一新生势力,为‘二七’时所没有,就是异军特起的胶济铁路工会。该会在中国工人阶级大受打击之后,居然能起来组织工会,会员发展到一千五百余人,不能不算是难能可贵!”这次斗争锻炼了工人阶级,也锻炼了广大群众。不久后,在青岛发生了大规模反帝爱国运动,实质上就是这一斗争的继续。邓恩铭在青岛的活动,引起了敌人的极大惊恐。1925年5月4日,青岛反动政府当局拘捕了邓恩铭,并于5月11日把他驱逐出境。他虽然暂时离开了青岛,但并没有中断工作。不久,他就在张店召开了胶济铁路线和青岛市党组织的代表会议,研究和部署了恢复和巩固胶济铁路线和青岛市党组织的具体措施。他还曾冒着生命危险,秘密回到青岛,继续领导工人斗争。

  1925年8月,邓恩铭任中共山东地区委员会书记。11月,省地委在济南东关机关筹备纪念十月革命节活动时,被敌人侦知,邓恩铭被捕入狱。在狱中,由于遭受敌人的残酷折磨,肺结核病很快恶化。经地下党组织多方设法营救,得以保外就医。

  1926年6月,邓恩铭再次秘密回到青岛,主持市委工作。这时,青岛的党组织遭到很大破坏,亟待恢复和整顿。他不顾疾病痛苦,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迅速把青岛的党组织恢复起来。

  1927年4月,邓恩铭受中共山东区执行委员会派遣,出席了在武汉举行的中共五大。五大闭幕后,他应邀到农民运动讲习所讲课,介绍山东地区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的情况。他还担任过湖北农民运动讲习班和战区农民运动委员会委员。

  7月,山东区执委会在平原召开会议,决定邓恩铭任山东区执委会书记。10月,根据党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山东区执委召开扩大会议,成立了山东省执行委员会,卢福坦任书记,邓恩铭改任常委。11月,省执委派邓恩铭出席中共临时中央于上海召开的扩大会议。中旬,邓恩铭回省后,省委常委改组,邓恩铭任书记。1929年1月19日,由于叛徒王复元告密,设在济南市魏家庄的省委书记办公处、秘书处和组织部以及驻纬十路庆余里的宣传部接连遭敌破坏,邓恩铭再次被捕入狱。

  邓恩铭在狱中领导难友不断同敌人进行斗争,并两次组织越狱。第一次是1929年4月19日晚上,只有杨一辰1人逃出;第二次是同年7月21日晚饭后,以邓恩铭为首的5人小组指挥了这次越狱行动。在地下党的接应下,部分人冲出了监狱,而他却因受刑过重、体弱多病、行动困难,被敌捕回打入死牢。1931年4月5曰凌晨,年方30岁的邓恩铭同志与另外21位同志一起,被敌人枪杀于济南纬八路刑场。一代英杰为共产主义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责任编辑:杨 金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