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立第一乡村师范学校创办于1929年8月。首任校长鞠思敏是山东著名教育家,他同情革命,热心教育事业,思想开明,治学民主,爱护学生,被誉为“山东的蔡元培”。1934年1月,学校改称为山东省立乡村建设专科学校附设乡村师范学校,人们习惯简称为“济南乡师”。济南乡师最初的校址设在济南北郊,就是现在明湖中学所在的位置。1935年5月迁至济南东郊黄台桑园(今山东省工会干部管理学校南邻)。1937年秋,日本侵略者进逼山东,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退,学校奉令南迁,中途停办,前后共历时8年。
济南乡师不仅具有良好的校风和学风,教学成绩卓著,而且在党的建设和发展、为革命培养输送人才方面做出过特殊的重要贡献,在山东现代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被誉为“摧不垮的战斗堡垒”“白色恐怖下的一颗红星”“白区里的一所红色党校”。
1929年11月,济南乡师创办不久,中共济南乡师首届支部正式建立,于福臻(于一川)任第一任党支部书记。从1929年济南乡师建立支部到1937年“七七事变”的8年中,中共济南乡师支部一度成为济南市和山东省党的地下斗争的领导核心。
1933年7月,中共山东省委和全省党组织遭到重大破坏,和中央联系中断,济南乡师党支部挑起了恢复山东党组织、重建山东省委与中央联系的重任,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在山东地区党的历史关键时刻发挥了重大作用。时任济南乡师支部负责人的赵建民曾回忆,通过济南乡师支部的工作,到1934年4月,济南市的党组织已发展到八九个支部,组建了中共济南市委,赵建民任书记。1936年5月1日,黎玉受中共中央北方局派遣,来山东组建新省委,充分肯定济南乡师支部在恢复和发展省市党组织中所作的特殊贡献。新省委组建后,赵建民任省委组织部部长。解放后,赵建民曾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山东省省长、中共云南省委书记。
济南乡师存在8年,培养学生总共600多人,其中学生党员就有161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很多济南乡师学生担任了党政军重要职务。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后,从济南乡师走出去的教员和学生担任副省(部、军)以上职务的有30余人,其中有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中顾委委员、中纪委委员、新中国开国将军等。济南乡师培养的学生党员和党政军领导干部所占比例之大,是同时期山东各类学校中绝无仅有的,在全国也是少见的,因此被誉为“大明湖畔的小延安”。
为了更好地发扬党的光荣革命传统,激励教育后人,在原乡师许多老同志的关怀下,在省、市、区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1991年6月26日,“中共济南乡师党史陈列室”在原乡师校址,也就是明湖中学校园的东北角落成。厅分“济南乡师概况”“摧不垮的战斗堡垒”“白色恐怖下的一颗红星”“白区里的一所红色党校”四部分组成。展报上配有历史照片、油画、图表80余幅,并辅以大量的革命文物和历史文献资料,展厅中间还配有沙盘、电子显示图以及相应的照明设备,全面反映了乡师党支部的曲折斗争历史,成为济南一处进行党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1995年5月,“中共济南乡师党史陈列室”被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命名为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7年9月,被中共济南市委组织部命名为济南市党员教育基地;
2013年,在天桥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投入40余万元,对济南乡师馆进行了彻底修缮并重新对校内师生和社会各界开放;
2015年12月被山东省党史研究室命名为山东省党史教育基地;
2016年7月被济南市党史研究室命名为济南市党史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