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须虫
清明将至,各地祭扫高峰陆续到来。今年清明节是进入疫情防控新阶段后的首个祭扫假期,与往年相比,祭扫高峰期有所提前,人流量也有明显增长。此外,在缅怀先人,表达哀思的同时,一些绿色、低碳的新型祭扫方式逐渐受到群众认可。(3月28日中国新闻网)
又到一年清明时,怀思的季节,如何祭祀逝者成为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一直以来,在清明节烧、撒纸钱与祭品,作为一项风俗由来已久,成为附着在清明意义之外的可见形式,表达对先辈的悼念与尊敬。然而,一些祭奠活动渐渐地变了“味”、跑了“调”,祭祀用“金山”、“银山”之类的“财富套装”,不仅是对传统习俗的误读,更是对现代文明的亵渎,对社会来说是精神污染,对年轻一代也是莫大的误导,贻害无穷,失去了应有的道德底线,与传统祭祀初衷相背离。
此外,焚烧抛撒这些祭祀用品会产生浪费与污染。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在清明节期间用于祭祀焚烧的纸张就达千吨以上。清明节当天,全国“白色浪费”便高达100多亿元,燃放烟花爆竹量超过每年除夕,产生大量的pm2.5、pm10和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影响空气质量,因此而引发的森林火灾屡见不鲜。在人口激增的今天,环境的承载能力,远非风俗源头的时代可以比拟,过度祭祀所耗费的资源,对森林植被的破坏、水体环境的污染不容忽视。
万物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作为纪念祖先的节日,根本目的在于慎终追远、敦亲睦族以及行孝训后。所以,清明节首先是一个追思先人德行、反思自身行为、示范教育后人的契机。其次,清明节还应融入时代内涵,除承载道德传统之外,还要承担环境与文化的影响,顺应现代文明的潮流。一方面是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减少不必要的生态破坏。另一方面,转变孝的观念,从“厚葬厚祭”向“薄葬薄祭厚养”转变,平安、健康、和美是对先辈最好的告慰。
摒弃陋习,移风易俗,清明更宜祭清风。每个人都应积极响应科学、健康、文明祭祀的倡导,一捧黄土、一束鲜花、一株绿色、一片追思、一份责任,还世俗文化以清纯风气,留子孙后代以清洁环境,在追思先辈之时享受清明出游的生态和谐之美,让更多绿色、低碳的新型祭扫方式成为新时尚。(济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