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王尽美、邓恩铭作为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代表出席了中共一大。这一年,王尽美23岁,邓恩铭20岁。
王尽美和邓恩铭是1921年6月接到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通知的,不久又收到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李达汇寄的旅费。正当他俩准备动身南下的时候,赴上海参加大会筹备工作的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张国焘提前动身去上海,途中在济南停留了一天。王尽美、邓恩铭等邀张国焘来到风光秀丽的大明湖,在游船上畅谈了一天,就建党问题详细交换了意见。张国焘在《我的回忆》中清晰地记录下了这段历史:“他们视我为他们的先进者和老朋友,向我提出许多问题,不厌其详地要我讲解。他们一面静听,一面记录要点,并商谈如何执行的方法。”①张国焘走后不久,王尽美和邓恩铭即乘火车赶赴上海。
王尽美和邓恩铭抵达上海时,其他各地代表还未到达。除张国焘外,他们是外地抵沪最早的代表。至7月22日,北京、武汉、长沙、广州和旅日的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代表陆续抵达。
为保密起见,代表们以“北京大学暑期旅游团”的名义大都寄住在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预先租下的正放暑假的博文女校。王尽美与邓恩铭住的房间与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代表毛泽东的房间相邻。代表们的卧具除了毛泽东是两条长凳架起的床板,都是一张席子,睡在地板上。居住条件虽然简陋,居住者进行的却是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千秋基业。
王尽美和邓恩铭是第一次来上海,也是第一次参加全国性的活动。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聚会,一个千载难逢的机缘,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机会。所以,在等待开会的时日,他们拒绝了上海大都市风光的诱惑,闭门不出,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大会发起组准备的有关资料和代表们带来的各种书刊。王尽美、邓恩铭逐一拜访每个代表,热情地跟他们交谈。在住房里,在餐桌上,在校园内,利用一切机会向各地代表求教,跟代表们畅谈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7月23日晚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场设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现兴业路76号)李汉俊之兄李书城的寓所。参加会议的代表是:上海的李达、李汉俊,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的陈公博,旅日的周佛海,以及受陈独秀派遣的代表包惠僧。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可尔斯基出席了这次大会。
大会第二天,王尽美和邓恩铭同各组代表一样,报告了济南的政治形势、党组织的简况及在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开展工人运动方面所做的工作。然后,会议进入起草和讨论大会文件的阶段。
7月30日晚上,一名陌生的中年男子突然闯入会场,后又匆忙离去。具有长期秘密工作经验的马林断定此人是敌探,建议会议立即中止;在场的代表先后离去,这所房子里只剩下李汉俊、陈公博两人。稍后,法租界巡捕搜查了会议地点。在这种情况下,代表们经过商量,决定大会转移到浙江嘉兴继续进行。
7月31日,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除陈公博外,分批从上海搭乘火车转移至浙江嘉兴;然后至南湖登上已租好的画舫。“革命声传画舫中”②,大会在这只大船上又继续举行了。
在会议上,王尽美、邓恩铭和其他代表一起,对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进行了热烈讨论。这两个文件,明确宣布了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路在脚下,日出东方!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大会结束的当晚,王尽美、邓恩铭与代表们乘火车回到上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更加坚定了他们矢志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信念。就是在这个时候,王尽美的名字正式由“王瑞俊”改为“王尽美”,取“尽善尽美”之意,他还为此作了一首《肇在造化——赠友人》的诗:“贫富阶级见疆场,尽美尽善惟解放。潍水泥沙统入海,乔有麓下看沧桑。”这首充满了战斗豪情的诗篇,抒发了王尽美为解放全人类、实现“尽美尽善”的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献身的决心和革命必胜的信心。
王尽美、邓恩铭代表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直接参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这是济南人民的光荣和骄傲。年轻活泼、勤奋好学的王尽美、邓恩铭和代表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给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受到许多代表的称赞:
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代表毛泽东后来曾多次讲到王尽美和邓恩铭。1936年他在延安同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说道:“王尽美和邓恩铭是山东支部的创始人。”1949年他这样谈及王尽美:“王尽美耳朵大,长方脸,细高挑,说话沉着大方,很有口才,大伙都亲热地叫他‘王大耳’。”1969年,在党的九大上,毛泽东深情地历数牺牲的一大代表时,第一个提到的就是王尽美。毛泽东亲切地把邓恩铭称作“吃辣子”的“大老乡”。
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代表陈潭秋1936年在共产国际刊物上发表回忆文章,亲切地写道:“济南共产主义小组代表王尽美同志、邓恩铭同志,王、邓两同志那时是两个最活泼英俊的青年,后来王同志在努力工作中病死了,邓同志被捕,在济南被韩复榘枪杀了。”③
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代表董必武对王尽美、邓恩铭有深刻印象。1948年,他在担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时,曾给山东负责同志写信,特别表示过对王尽美的怀念。1961年8月又写下了《忆王尽美同志》的诗:“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舟泛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如今,王尽美、邓恩铭花岗石雕像高高耸立在济南的五龙潭公园里,雕像下方铭刻的就是这首诗。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始人,王尽美、邓恩铭为济南的现代史书写了光辉的开篇。
执笔:邱存梅
①中共山东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编:《山东党史资料》1983年第2期,第96页。
②1964年4月,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同志重来南湖,登上革命纪念船,题下七绝一首,该句是所题七绝中的一句。
③《“一大”前后》,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8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