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峰山坐落于长清县南部,处于长清、肥城、平阴三县交界处,大峰山抗日根据地与泰肥山区抗日根据地、平阿山区抗日根据地相呼应,是泰西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抗日活动活跃地区之一,日军少将土屋兵驻就是在大峰山抗日根据地被击毙的。
1938年10月,中共长清县委在八区律官屯村召开会议,成立了长清县民众抗日动员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随后,十二个区(长清一区至十区和肥城八区、九区)在抗敌救援会的基础上均成立了“动委会”。“动委会”的任务是动员组织各阶层人士参军参战,按照“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力出力”的原则,推行合理负担。“动委会”在乡村筹备建立了青年、妇女、农民、工人(雇工)、文教等抗日群众组织,并组织和发展乡、村自卫队。
1939年6月,长清县抗日民主政府在七区崮头镇县立第八小学选举产生。县政府成立后,“动委会”依旧保留,张仁卿任主任。县抗日政府成立后,为加强对各级抗日自卫队的统一领导,保卫和巩固发展大峰山抗日根据地,在8月成立了长清县抗日自卫队司令部,县长张耀南兼任司令。自卫队形成了自上而下体系,泰西专署设立总司令部,司令部组建特务队,各区设区队,乡建立大队,村建立中队,凡青壮年都是自卫队员。县司令部举办训练班,训练区、乡自卫队干部,讲授军事基础知识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在根据地各村及主要路口都由自卫队员昼夜值班,站岗放哨,盘查行人,传送情报和文件。自卫队还经常配合主力部队作战,破坏公路和电话线,扰乱日军。他们还利用地熟人熟的条件,采取迅速集中、迅速分散,忽来忽去、神出鬼没的麻雀战,三人一伙,五人一群,漫山遍野出没无常,随时扰乱打击敌人,运用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灵活机动,出奇制胜,巧妙地打击日、伪军。
1941年上半年,日、伪先后集结大量兵力对大峰山抗日根据地进行了大规模“扫荡”,全县党政军民英勇顽强地进行了反“扫荡”斗争。5月下旬,驻长清县城及潘店、津浦铁路沿线日、伪军士兵800余人,在日军独立第6混成旅团少将旅团长土屋兵驻的指挥下,对长清县黄河西部地区进行“扫荡”。25日,长清县十区队在潘店十里雾村与日军遭遇,被土屋兵驻所率部队包围。十区队采取麻雀战术袭扰敌人。经激烈战斗,日军死伤数人,土屋兵驻被击毙。十区队副队长吴登秀,齐禹县抗日民主政府科长张子政等牺牲。土屋兵驻是长清县抗战史上击毙的日军最高指挥官。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获悉后,特电通令嘉奖了长清县十区队,《解放日报》《大众日报》分别于7月10日和7月19日刊载了这一消息。
执笔: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