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阿山区抗日根据地辖平阴县、东阿县(黄河东部)和东平县的西北部山区,北依黄河,南接东平湖,是连接济南、泰安、聊城的重要交通枢纽,是中共山东省委、泰西地委与抗日大后方联络的主要交通线路,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平阿山区抗日根据地与大峰山抗日根据地、泰肥抗日根据地互为犄角,组成了泰西地区(津浦铁路泰安段西,京杭运河东,黄河以南,汶上、宁阳以北地区)三大抗日根据地。
1938年6月28日,日军入侵平阴县城。为维持其残暴统治,日军在旦镇、牛角店等地安设据点,以66名日军为骨干,组织警备大队,委派秦百寅为伪平阴县县长兼县警备大队大队长,收编土匪、地主武装300余人,便于伪政权烧杀抢掠、鱼肉人民,平阴百姓在日、伪军的欺压下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抗日救国的信念在被压迫中愈发强烈,众多有志之士纷纷参与到抗日战线中。
早在1938年1月,中共山东省委派张北华和地方党组织负责人远静沧等,在泰安夏张镇组织领导了抗日武装起义。之后,起义部队与泰安、肥城等地抗日武装会合,成立了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自卫团成立后,组织袭击了肥城县城、津浦铁路上敌人据点界首车站,两次战斗都取得了胜利,震动了整个泰西地区,人民群众的抗日救亡热情被点燃,自卫团迅速发展壮大起来。1938年5月21日,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郭洪涛在泰安南上庄召开会议,作了《为创建山东抗日根据地而奋斗》的报告,决定成立泰西特委。之后特委集中力量整顿自卫团以及地方、部队的建党工作。1938年11月,按照中央和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指示,自卫团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刘海涛任支队长,张北华任政治委员。南上庄会议促进了平阿山区抗日根据地的创建步伐。
1938年12月初,在开辟了泰肥、大峰山两块抗日根据地之后,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进入平阿山区,中共泰西特委书记段君毅、宣传部部长万里、保卫部部长袁振、青年部部长张延积等也随队来到平阿山区。六支队在所到之处广泛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讲解共产党的施政纲领,号召有志青年参军抗日,教唱革命歌曲,在村内组织抗日自卫队,开办训练班,培养抗日骨干,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并陆续在平阿山区的罗圈崖、薄庄,东平二区的西柿子园举办了两期农民自卫队员训练班,训练人数达五六百人,来自平阴、东阿、东平边界附近村庄的自卫队积极分子参加了训练学习。
训练班提出了“发展革命武装,进行军事训练,配合八路军打击日寇”的号召。在张伯源的具体帮助下,大寨村创建了平阴县第一支抗日地方武装——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平阿基干大队,张伯源兼任大队政治教导员,姜渭河任大队长。3个月的时间里,基干大队就发展到200余人,下设3个连。基干大队经常派精干的游击小队到敌占区扰敌,收缴枪支,壮大队伍,扩大影响。老东阿县城杨河村的乡长杨长河,奴役百姓、无恶不作,群众恨之入骨;纸坊乡的于传铎视基干大队为眼中钉,群众也深受其害,基干大队派5名精干武装队员,夜袭抓人并一次缴获枪支38支。通过斗争,基干大队缴获了枪支,武装了自己,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为平阿山区抗日根据地的创建提供了武装力量。
训练班在两期学员中发展了近百名党员,熊善隆、肖光、马警吾、陈英明、张传义、吴铁民等相继入党。此后,这些党员又通过亲戚、朋友宣传马列主义和党的抗日主张,不断发展新党员,迅速壮大了党的队伍。在各党支部不断建立和党员队伍迅速发展的基础上,1939年2月,中共泰西特委决定建立中共平阴县委,熊善隆任书记。平阴县委的建立,为发展统一战线和建立抗日群众组织指明了方向,妇救会、农救会、儿童团等群众组织也纷纷建立。1939年3月8日,熊善隆等在东平四区常庄听取了115师政委罗荣桓传达的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同时,还提出了建党、建军、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党政军共同发展,把泰西抗日根据地建成一个坚强的敌后战斗堡垒等主张。为巩固和发展根据地,迅速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泰西地委做出了建立平阴县抗日民主政府的决定。10月1日召开了民主选举大会,选举熊善隆任抗日民主政府县长。第二天,平阴县抗日民主政府宣布成立。会后,各级政权相继建立,抗日烽火在平阿山区燃烧起来。
中共平阴县委、抗日民主政府的相继建立,完善了平阿山区抗日根据地的党组织建设,巩固了抗日民主政权,举起了根据地抗日旗帜,为平阿山区人民指明了方向,带来了希望,平阿山区抗日根据地建立和发展起来。
执笔: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