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28岁的熊善隆以候补党员的身份,经罗荣桓批准,成为平阴县第一任县委书记。从此,这位思想进步的青年领袖,担负起领导全县人民抗战的重担。在锄奸行动中,他被敌人出卖,用最后一颗子弹自杀殉国,实现了以血荐轩辕的初心……
1911年,熊善隆出生在胡坡村一个书香家庭。父亲熊宝哲是位小学教师,家里只有薄田一亩,靠教书为生。1918年全国兴起废私塾兴新学的潮流,平阴县进步人士孔宪海筹建了全县第一所女子学校,聘请熊宝哲当校长。学校里有名叫朱正吾的教师,是熊宝哲的得力助手,二人私交甚深。他的二女儿朱名莲(后改名朱蕴珠)也在学校任教,知书达礼,相貌端庄。恰好熊善隆也到了结婚的年龄,这样,熊宝哲和朱正吾便为儿女定下了这门亲事。之前的熊善隆从小一直被父亲以一个农民的标准来要求和教育,识字不多,但庄稼活样样精通;结婚后,在妻子的支持下,坚持读书。起初,朱名莲自己在家教,不久就用其工资供熊善隆到县里正规的云门小学读书。就这样,1930年底熊善隆考入山东省立聊城第二中学。九一八事变后,熊善隆与其他同学一起,参加宣传抗日救国、收复东北失地等抗日活动。在当时形势的影响和党的各种进步书刊的宣传教育下,他思想进步,当时就有入党的想法,但由于家庭因素未能实现。
1934年,熊善隆考上了在曲阜的山东省立第二师范。在曲阜,熊善隆的思想得到质的飞跃。他主动接近进步教师和同学,参加读书会,传阅马列主义著作和以鲁迅为代表作家的进步书刊,努力寻求革命真理,越发敬佩共产党和红军,向往革命根据地,具有强烈的革命要求。1937年,在曲阜毕业后,熊善隆到黄河北的牛角店高等小学任教。同年12月27日,日军占领济南。济南沦陷后,城乡秩序混乱,熊善隆所在的学校被迫解散,他只得回到老家。
眼看着国难一步一步加深,被鲁迅的“我以我血荐轩辕”感染的熊善隆坐不住了。1938年6月28日,日军侵入平阴。国民党平阴政府官员弃城逃跑。日伪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掳掠,平阴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熊善隆和他的同学积极酝酿抗日,甚至商讨一起奔赴革命圣地延安的计划。1938年底,中共泰西特委和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为开辟平阿山区抗日革命根据地,来到平阴县开展工作。当时平阴没有共产党员,泰西特委书记段君毅便同时任泰西特委宣传部长的万里商量,必须尽快发展党员,建立中共平阴县委。经万里介绍,熊善隆进入了农民自卫队训练班学习。在这里,熊善隆如饥似渴地学习,学习了党的抗日方针和政策、国家时事政治以及自卫队的工作任务等等,思想急剧升华,经万里、袁振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候补党员,候补期半年。
因形势所需,特委急于建立平阴县委,于是在1939年2月1日,中共平阴县委正式成立,候补党员熊善隆担任了县委书记。平阴县委建立后,红旗开始漫卷平阿一带。很快,党的组织、群众组织、抗日武装就建立起来,平阿山区开始沸腾起来。1939年3月,泰西地委在常庄召开泰西活动分子扩大会议。罗荣桓在会议上传达了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决议,对开展建党、建军、建政、民运、统战等项工作做了具体部署。在常庄开会的七八天时间里,熊善隆与平阴县委的同志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马列主义教育,明确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回来后,熊善隆和县委几位同志跋山涉水奔波在黄河南北及平阿山区,深入群众,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和抗日群众团体。
1939年10月,因形势需要,平阴县第一届抗日民主政府成立,熊善隆被选为县长。不久县政府在孝直村召开庆祝大会,熊善隆以人民县长的名义发表讲话。熊善隆当时讲道:新成立的政府是抗日民主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与旧政府不同,它是人民选举产生,又是为人民服务的。他号召全县人民坚决抗战,不当亡国奴,坚持长期抗战,反对投降,努力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他号召群众支援人民子弟兵——八路军,拥护抗日民主政府。他面对群众侃侃而谈两三个小时,话语朴实无华,但却切合实际,受到群众的热烈拥护。
1940年元旦出版的《大众日报》在一版以“平阴旧县长破坏抗日勾结日寇 民众自动选举新县长”为题,对此事进行了报道。抗日民主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平阿抗日根据地的形成。熊善隆这位坚强的革命开拓者,带领平阴人民与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紧密配合,组建平阴基干大队,在各区建立武装队,在各村建立自卫队和游击小组,配合八路军打击日伪势力。
1942年3月,日军推行第四次“治安强化运动”,实施所谓“治安肃正”“总力战”“囚笼政策”和“保甲制度”。为粉碎敌人“围剿”,建立联络站点,开展对敌斗争,10月7日,熊善隆夜渡黄河,开展锄奸行动。
滔滔黄河东流去,秋日的黄河水已微凉。熊善隆带领一区区长朱大全等6人先将罪恶累累的安城乡伪乡长处决,然后准备到与肥城接壤的三台山隐藏。由于在夜晚行军,数小时奔波十几公里,又累又乏的小分队决定到大官村借宿;因坏人告密,夜里被毛铺据点的伪军和平阴城的日本特务包围。熊善隆率众奋起抵抗,激战两小时,终因寡不敌众,弹尽援绝,以身殉国,年仅31岁。
熊善隆等人的牺牲震动了整个平阿山区,给平阴县党的工作和整个抗日运动带来了难以弥补的损失,平阿山区军民悲痛欲绝。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6年,泰西地委、专署在平阴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熊善隆烈士遗骨被送回胡坡村安葬。灵柩从平阴县城出发到胡坡村不足20公里,走了一天半。道路两旁站满了洒泪的群众,每个村口都有地位最高的长者带领众乡亲按家乡最高礼仪祭拜。
为了纪念他,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亲笔题写了“熊善隆烈士碑”几个大字,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原主席黑伯理为熊善隆殉国50周年题词“壮烈牺牲,永铸国魂!”
31岁,熊善隆短暂而光辉的一生永远被定格在了这里。他是平阴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为平阴县的抗日斗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以自己对党和人民群众无限的忠诚,赢得了全县人民的拥护和爱戴。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英勇的平阴儿女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气吞山河的英雄赞歌,绵绵的平阿山脉,苍凉的浪溪河水,将永远铭刻他们的名字。
执笔: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