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突出生态治理,打造美丽富裕新农村
一是向污染宣战。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废旧塑料经营在白云湖镇兴起,一度发展成为江北地区最大的废旧塑料经营集散地,造成巨大污染。2011年,在章丘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彻底取缔白云湖周边违法违规废旧塑料经营和摩托车农用车非法拆解市场,存在了30余年的“污染毒瘤”彻底拔除,白云湖周边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华社等270余家媒体先后采访报道,河北、浙江等10余个地区来白云湖实地参观学习。
二是创优美环境。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不断夯实生态“家底”。投资2180万元,实施退渔还湿项目,清理鱼池151个,恢复湿地2100亩;投资1600万元,实施白云湖水质净化工程,使入湖水质从五类水变成三类水;投资900万元,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成7处污水处理站;加大整治力度,对湖区污染水质的饭店摊点进行彻底拆除,重新进行布局规划;每年投资100余万元,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镇村环境焕然一新,力争到2016年22个村全部达到美丽乡村建设标准。
三是兴生态经济。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等绿色产业,加快经济转型,引导群众转产。白云湖已经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特种水产养殖基地、较有名气的生态观光旅游基地和特色鲜明的湖产品开发基地。全镇22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2016年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
二、深化创建活动,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尚
一是实施“六个一”创建工程。大力实施乡风文明“六个一”创建工作,今年完成11个市级示范村创建任务。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先后建立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处、村文化大院15处、农家书屋22处、文化广场40处,成立白云剧团、牛码吕剧团等文体队伍50多支,极大地满足了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二是大力推进村庄美化。根据各村基础设施、经济状况等特点,因村制宜推进村庄美化工作,精心打造一批示范村、典型村,涌现出以章历等村为代表的生态文化村、以苏码等村为代表的环境优美村、以杨南等村为代表的文明示范村、以郑码等村为代表的特色产业村、以石西等村为代表的和谐稳定村等先进典型。
三是加强乡村道德建设。着力抓好传统美德传承、好人善事传颂、文明乡风传播等工作,深入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建立并完善了镇、办事处、村三级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机制,形成了一月一推荐、一季一评选、年底总评比的评选体系,先后有3人被评为章丘市级以上“道德模范”,有7人被评为章丘市“十佳文明市民”和“十佳文明家庭”。其中,石珩村村民师吉利成为济南市第一个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农民,其感人事迹得到省市媒体广泛宣传,在全镇掀起了“讲文明、比奉献、献爱心”的热潮。
三、建立长效机制,形成文明创建新常态
一是齐抓共管聚合力。镇党委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指挥调度、督促检查。研究制定了《白云湖镇乡村文明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实施乡风文明“六个一”示范工程的意见》,明确了创建目标和任务。建立了领导班子成员包村、机关干部包组、村干部包户、各家各户门前“五包”责任制,全镇上下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
二是宣传发动造声势。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本着“建设依靠群众,建设为了群众”的原则,通过张贴标语、发放宣传单、广播喇叭、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广泛发动,全面引导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共悬挂横幅标语500余幅,发放《致村民朋友的一封信》10000余份,出动宣传车160多次,创作《戏说白云》、快板《白云湖故乡的骄傲》等喜闻乐见的节目并到村演出,在全镇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三是强化督导抓落实。每月对工作进行一次督查调度,掌握工作动态,通报工作进度;半年进行一次观摩检查,座谈交流;年底进行考核打分,对工作力度大、效果好的村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进度慢、排名靠后的村取消年度评先树优资格,并进行通报批评,形成人人有压力、村村有动力的工作落实局面,保证了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深化乡村文明行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长期的工作任务。下步工作中,我们将以本次现场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领导,创新措施,为建设美好幸福家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章丘市白云湖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