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高校毕业生深入实践、历练成长的舞台。为了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76名在读和已毕业大学生进行的调查表明:82.3%的受访者考虑到基层就业,75.9%的受访者认为到基层就业对自身发展影响大。受访大学生中,来自一线城市的占30.8%,来自二线城市的占47.1%,来自三四线城市的占18.4%。(5月8日《中国青年报》)
作为被家长“捧在手心里”的一代,很多大学生成长经历中虽然有数不清的考试、千军万马争过高考独木桥的激烈竞争,然而生命中仍旧缺失了至关重要的一课,即社会实践与生活能力,缺少对基层真实状态的深刻了解和全面把握,不懂或者不会打捞、倾听来自基层的声音,甚至与基层群众存在较大的情感隔膜、心理隔膜、文化隔膜,对不上话、贴不近心。不深度了解基层,就不可能真正了解自己的国、自己的家。到基层去,补上基层生活这一课,应是很多大学生需要重修的学业。
曾经有一段时间,城市之间、城乡之间待遇落差明显,很多大学毕业生即便“漂”在大城市、寄居屋檐下,也不愿回到小城市和农村。这一方面加剧了后者的“空心化”,另一方面也助长了大城市的就业难。最近几年国家连续出台优惠政策,正向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择业就业,做大做优就业蛋糕与发展机会,基层对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一株株橡树才能身姿挺拔、巍然屹立、笑傲蓝天。希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择业的首要选择是到基层去,到广阔天地里经历风雨(练自我,扎根向下、青春向上才是正确的人生姿态。能够深深扎根于基层沃土、在直面群众服务百姓中增长才干的年轻人才能真正行稳致远,肩上担负起更大更多的社会责任。一个个在时代熔炉和基层火热生活中百炼成钢的有志者,才是国家和民族最需要的栋梁之材。(济南日报张培元)